刘长春,这位中国田径史上的英雄,孤身一人参加了奥运会后,他的旅程究竟去向何方呢?
提起东北的体育发展,张学良的贡献不可忽视。张作霖在世时,虽然深陷乱世,却对体育并未给予足够关注,华北运动会也因为战乱停滞了数次。1928年9月,日本与法国在大连举办了国际田径对抗赛,张学良不仅派遣了二弟张学铭等人去观摩大会,结束后他亲自写下了这样一段话:“日人以较劣于吾人之体格仅能战败法国田径队……以冀达到进出世界之途。”这番话,意在表明中国也应积极参与国际体育赛事。张学良接着邀请日本和法国的运动员赴沈阳对抗,尽管法国选手因故未能如期前往,最终只有日本队出席。比赛现场观众多达两万,张学良亲自致开幕词,堪称东北体育迈向国际的一大步。
展开剩余79%而在日本占领东北的日伪统治下,刘长春的成长,既有来自张学良在体育方面的激励,也有日本人直接或间接施加的压力。刘长春正是在这种复杂的环境下,崇尚体育,立志用运动压倒日本。他的运动天赋是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被发现的,于是刘长春辞去学徒的工作,进入东北大学体育系,参加了多次比赛,逐步激发了对祖国的深厚情感。
在日本侵占后,刘长春迅速成为了他们的关注对象,甚至策划让他代表伪满洲国参加洛杉矶奥运会。为了躲避追捕,刘长春的朋友们筹集了70元,帮他逃到北平继续学业。然而,消息泄露后,日本人对刘长春的追查愈加紧迫,甚至找上门来威逼利诱。刘长春的家人承受不了压力,不得不频繁搬家以避祸。刘长春得知此事后,毅然在报纸上公开声明,明确表示自己不会为日伪出征,这一声明让日伪政府如遭重击,彰显了刘长春的民族立场。
中国自1924年起便开始接触奥运会,但一直未正式派员参赛。直到1932年,东北大学体育系主任郝更生通过私下向张学良筹集了8000元,终于促成了中国派遣选手参赛的历史时刻。1932年7月1日,张学良宣布刘长春等两名运动员将代表中国参加第十届奥运会,这让日本的阴谋彻底破产。
奥运会于7月30日盛大开幕,而当中国代表团入场时,场面极为壮观。刘长春和教练宋君复的到来引起了广泛关注,五辆汽车护送他们入场,还有大量侨胞在场为他们加油助威。然而,刘长春并未能够在赛场上发挥出最佳状态,主要是因为长时间的海上颠簸让他的体能未能完全恢复。他参加了200米预赛,结果未能晋级决赛,排名第五。尽管如此,刘长春的拼搏精神和坚定决心依然刻入了历史。
由于船期紧迫,刘长春他们匆匆告别各国代表,乘船回国。历时25天,刘长春最终回到了祖国,并在上海受到了热烈的欢迎。在归国后,刘长春详细记录了自己在奥运期间的所见所闻,并对自己的表现充满遗憾。他曾在回忆中写道:“如果到达洛杉矶再有一周的训练,或许我能避免名落孙山。”他看着各国选手的国旗高悬,听着他们的国歌奏响,心中充满了悲愤与决心,誓言要超越他们。赛后,他仔细研究了其他国家选手的训练方法,并打算回国后加以改进。
刘长春的奥运之旅虽短暂,但他却永远铭刻在了中国体育史上。回国后,刘长春继续参加国内的比赛,直到七七事变后,因战争爆发,他的运动生涯被迫终结。然而,刘长春对体育的热爱从未改变。他怀揣着为国家培养体育人才的理想,来到大连理工大学,主管运动队训练工作,并为国家培养了大量体育人才。
刘长春的心愿之一便是中国能在奥运会上夺得金牌;另一个心愿则是中国能够主办奥运会。这两个愿望最终都在他去世之后实现了,然而遗憾的是,他未能亲眼见证这一历史时刻。
此外,刘长春晚年还有三大愿望:第一,整理出第十届奥运会的始末;第二,撰写一本关于短跑的权威书籍;第三,加入中国共产党。尽管他完成了前两项,但第三个愿望始终未能实现。2008年,刘长春的长子刘洪亮作为奥运火炬手参与了圣火传递,如果刘长春在天有灵,想必也会为此感到欣慰。
发布于:天津市盛达优配app-配资导航网-炒股杠杆实盘-配资公司官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