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晋江市第二实验幼儿园的智能温室模型前,孩子们正踮着脚尖,透过玻璃观察植物根系的生长;生活坊的“小厨房”里,孩子们系着围裙,用刚采摘的蔬菜制作沙拉,刀切黄瓜的“咔嚓”声与讨论“如何减少食物浪费”的童言童语交织成趣;陶泥馆中,孩子们用沾满泥点的小手,将“保护地球”的图案刻进湿润的陶土里……十大生态体验馆的每一处角落,都弥漫着探索的喜悦与创造的热情。
近10年来,晋江市第二实验幼儿园以创建绿色生态的儿童乐园为目标,致力于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、实践能力及社会责任感,让生态环保的种子在幼儿心中生根发芽。幼儿园将环境与课程深度融合,开展以幼儿为主体的“职业角色体验”生态教育实践,探索创新“三支持·四循环·全育人”的教育模式,助力幼儿全面发展,同时以教育辐射社区,推动生态文明理念的传播。学校组织的“生态乐园 互融共育——生态文明在幼儿园的教育实践10年探索”案例被成功选入生态环境部“2025年‘美丽中国,我是行动者’学校生态环境教育先进典型案例”。
打造“职业体验式”生态课程体系
展开剩余63%春日的“农场小农夫”主题月里,孩子们戴着自制的“农夫帽”,在班级责任田里记录作物生长日记。他们用放大镜观察蚯蚓松土,用画笔描绘蝴蝶访花,甚至用废旧纸箱搭建“微型生态农场”,讨论“如何让农场里的动物和植物都快乐”。
秋日的“职场小达人”节庆活动中,大班孩子化身“小记者”,手持自制话筒采访园长、厨师和保洁阿姨,了解不同职业如何为幼儿园的绿色环境贡献力量;中班孩子则在“班级小老师”角色体验中,模仿老师组织“垃圾分类小课堂”,用积木搭建“环保城市”模型。
在社区实践日里,孩子们穿着“社区小义工”马甲,与家长一起清理公园垃圾,用捡到的落叶制作“自然拼贴画”。在家庭体验周中,孩子们化身“家庭小管家”,监督爸爸妈妈关灯、节水,用“环保积分卡”记录全家人的低碳行为。五大实施路径如同五线谱,将“六小角色”的体验编织成一首生动的生态教育交响曲。
丰硕实践成果促进师幼共同发展
幼儿园将生态教育成果广泛应用于教育实践,先后荣获“福建省示范性幼儿园”“泉州市绿色学校”“晋江市生态文明宣传基地”“晋江市水土保持科普教育示范创建学校”等称号,生态教育案例入选省级幼教改革典型案例。幼儿园累计对外开放生态环境创设及特色教育展示160余场,承办福建省学前教育科研基地建设暨幼儿园劳动教育成果交流活动,受益人数达6000余人。幼儿园与西藏昌都市20余所校(园)携手共建帮扶,牵头成立泉州市何秀凤劳模创新工作室幼儿园劳动教育联盟,吸引省内外50多所中小学加入联盟共建,推动生态教育成果广泛应用。
幼儿园辐射带动周边学校、社区参与环保实践,常年接待福建师范大学等机构研学,年均接待省内外教育团体、社区代表参观50余场。《以职业体验式劳动教育为核心,构建全面育人体系》等成果在《中国教育报》《福建教育》等报刊发表,引发社会对幼儿生态教育模式的广泛关注与借鉴。
晋江市第二实验幼儿园通过环境与课程的有机融合,成功构建了“自然童趣、绿化美观”的生态教育体系,打造“环境育人、课程赋能、家园共育”“三位一体”模式,培育出兼具环保素养与创造力的新时代儿童。未来,幼儿园将持续深化课程创新,拓展“生态+科技”“生态+文化”融合路径,拓宽家园社协同育人渠道,打造全国性生态教育品牌,为推进生态文明教育贡献力量。
来源:《环境教育》杂志
发布于:北京市盛达优配app-配资导航网-炒股杠杆实盘-配资公司官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