熟悉明朝历史的朋友,对朱元璋的印象多半是“铁腕皇帝”。这位从放牛娃一路打拼到开国帝王的传奇人物,治理贪官的手段狠到让人咋舌——在位三十一年,因贪赃枉法被杀的官吏多达数万人(主要通过洪武四大案),导致一些衙门人手短缺。朱元璋没辙,只好让犯了罪的官吏戴着镣铐继续干活,于是明朝官场一度出现“囚犯办公”的奇景。
更让人胆寒的是他对付贪官的“剥皮实草”之刑。当时民间有个说法:晚上千万别去土地庙,那地方是朱元璋剥皮示众的场所。贪官被处死之后,皮被完整剥下来,里面塞满稻草,做成稻草人挂在衙门旁的土地庙前示众。这可不是吓唬老百姓的,是专门给当官的看的——谁要是敢伸手贪钱,下场就是这样。
可就是这样一位铁石心肠的皇帝,也有卸下铠甲、流露温情的时候。朱元璋这辈子,心里真正疼爱的女人只有两个:一个是陪他从一无所有走到九五之尊的马皇后,另一个就是他晚年得的小女儿——宝庆公主。
先说说马皇后。这位名叫马秀英的女子,是朱元璋的结发妻子,也是他生命里的“定海神针”。马皇后小时候命苦,刚生下来就没了娘,父亲为了避祸,把她托付给好友郭子兴。郭子兴夫妇把她当亲闺女养,后来看朱元璋是个有出息的小伙子,就把马秀英许配给了他。
展开剩余80%马皇后对朱元璋的好,能从一件小事里看出来。当年朱元璋在郭子兴手下做事,能力太强遭人嫉妒,被郭子兴的两个儿子陷害,关了禁闭,还下令不准给饭吃,想把他活活饿死。马秀英急得团团转,偷偷在厨房烙了两张热烧饼,揣在怀里就往牢房跑。刚出锅的烧饼烫得能掉层皮,她穿着单薄的衣裳,硬是把烧饼紧紧贴在胸口,一路忍着剧痛送到朱元璋面前。等朱元璋拆开她的衣襟,那烧饼已经和血肉粘在了一起。朱元璋一边吃着带着妻子体温的烧饼,一边掉眼泪,这场景成了他一辈子都忘不了的温暖。
后来马皇后去世,一辈子没掉过几滴泪的朱元璋,当着满朝文武的面放声痛哭。大臣们劝他节哀,他红着眼睛说:“没有她,哪有朕的今天?哪有大明朝的今天?这样的恩情,朕怎么能不难过?”最后他下了道圣旨:“永不立后”——这世上再没有哪个女人能替代马皇后在他心里的位置。
而另一个让朱元璋展露柔情的,是他68岁那年出生的小女儿宝庆公主。
洪武二十八年,68岁的朱元璋(按虚岁计算)已经是儿孙满堂,连重孙子都能打酱油了,后宫的张美人却给他生下了一个女儿。这事儿在历代帝王里都算稀罕——要知道,普通人家68岁能得个小孙女就不错了,朱元璋却老来得女,可见这身体底子确实硬朗。
张美人本盼着生个儿子“母凭子贵”,可生下女儿后也只能认命。当时的朱元璋已经是个精力大不如前的老人,天天忙着为皇太孙朱允炆铺路,根本没功夫管这个比孙子还小的女儿。偶尔路过张美人的住处,听到婴儿啼哭,才会顺脚进去瞅一眼,叹口气又转身去处理朝政。
真正让朱元璋对这个小女儿另眼相看,是在洪武三十一年。那时候老皇帝已经病入膏肓,躺在床上连睁眼都费劲,宫里人个个小心翼翼,生怕触了他的霉头。这天张美人带着三岁的宝庆公主(按虚岁计算)来探病,朱元璋浑浊的眼睛看到小女儿,突然来了精神,把她搂在怀里问:“你看父皇的病还能好吗?”
三岁的孩子哪懂什么帝王威严,在她眼里,眼前就是个生病的老爷爷。她眨巴着大眼睛,奶声奶气地说:“父皇好好睡觉,病就好了呀,我生病的时候睡一觉就没事了。”
朱元璋又问:“要是好不了呢?”
这话一出,旁边的张美人吓得魂都没了——帝王心思难测,这话答不好就是灭顶之灾。可宝庆公主不懂这些,听了这话急得直跺脚,抱着朱元璋的胳膊放声大哭:“父皇一定会好的!一定会好的!”
就是这声带着哭腔的撒娇,一下子戳中了朱元璋最柔软的地方。他这辈子见惯了阿谀奉承、阴谋诡计,身边人对他不是怕就是敬,唯独这个小女儿,用最纯粹的真心待他。那一刻,他想起了早逝的父母,想起了并肩作战的兄弟,想起了死去的马皇后,再看看怀里哭得满脸通红的小女儿,这个铁打的硬汉突然觉得心头一暖。他挥挥手让张美人把孩子抱走,自己躺在病床上,长长地叹了口气。
几天后,朱元璋驾崩。临终前,他下了一道特殊的遗诏:“后宫嫔妃一律殉葬,唯张美人因幼女需照料,免殉。”要知道,明朝殉葬制度是朱元璋定的,多少妃嫔都逃不过一死,可就因为宝庆公主一句童言,张美人成了唯一的例外。后宫那些等着殉葬的女人,看着抱着孩子瘫在地上的张美人,眼神里满是又妒又恨。
朱元璋死后,皇太孙朱允炆继位。这位新皇帝登基时21岁,而他的小姑妈宝庆公主才4岁(虚岁),俩人差着近20岁。朱允炆感念爷爷的疼爱,把这个小姑妈当成亲闺女养在宫里,时不时就给她们母女送些赏赐。张美人吓得大气不敢喘,天天教女儿谨言慎行,生怕惹出祸来。
可安稳日子没过多久,建文元年,朱棣发动“靖难之役”,四年后打进南京,朱允炆下落不明。这时候的宝庆公主才9岁(虚岁),而朱棣是历史上出了名的暴君——打进南京时,他下令杀尽宫中女子,一口气杀了一万四千多人;忠于建文帝的大臣,被他灭门的有九百多家,连方孝孺都被诛了“十族”。
所有人都以为宝庆公主这下凶多吉少,可朱棣召见她们母女时,却发生了意想不到的事。当时张美人吓得浑身发抖,把女儿藏在身后,可宝庆公主却好奇地探出头,用清澈的大眼睛直勾勾地盯着这位新皇帝。朱棣见惯了宫廷里的谄媚与恐惧,从没见过这样纯净的眼神,那里面有害怕,有好奇,却没有一丝算计。这位杀红了眼的帝王,看着眼前这个懵懂无知、同父异母的小妹妹,心里突然软了一下。
最后朱棣不仅没为难她们,还把宝庆公主留在宫里,让自己的皇后徐氏(徐达的女儿)亲自抚养,待遇跟亲生女儿一样。徐皇后对这个小姑子疼得不得了,吃穿用度都按最高规格来。宫里的皇子皇孙们也都得让她三分——论辈分,她是皇帝的妹妹,是所有晚辈的“皇姑”,哪怕她年纪比人家小得多。
永乐十一年,19岁的宝庆公主出嫁,嫁给了千户赵辉。这场婚礼的规格创下了明朝纪录:朱棣给的嫁妆比其他公主多好几倍,还特意下旨让皇太子朱高炽亲自送亲。赵家人一看送亲的是未来的皇帝,吓得一个个跪在地上不敢抬头,直到花轿进了门,皇太子的马蹄声远去,才敢哆哆嗦嗦地起身。有皇太子撑腰,宝庆公主在婆家的地位自然无人敢惹。
更难得的是,她的好运一直延续到后世。朱高炽继位后,封她为“长公主”;到了侄孙朱瞻基(明宣宗)在位时,又晋封她为“大长公主”。朱瞻基还特意赏赐她“白金二百两,钞万贯,伫丝十表里”,要知道这位侄孙只比她大三岁,却得恭恭敬敬地喊她“姑奶奶”。
宣德八年,宝庆公主去世,享年三十八岁(虚岁)。她这一生,从朱元璋晚年得女,到朱允炆视若己出,再到朱棣夫妇精心抚养,最后受朱高炽、朱瞻基两朝恩宠,历经五朝皇帝,始终被捧在手心。在伴君如伴虎的明朝宫廷里,能有这样的际遇,实在是个奇迹。
有人说,这都是因为她当年那句“父皇一定会好的”打动了朱元璋,为自己和母亲换来了生机。也有人说,是她那份不谙世事的纯真,在冰冷的权力斗争中,成了最难得的温暖。不管怎么说,这位明朝最受宠的公主,用她的一生告诉我们:有时候,最简单的真心,反而能胜过最复杂的算计。
发布于:广东省盛达优配app-配资导航网-炒股杠杆实盘-配资公司官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