亲爱的家长们,你是否也曾被宝宝的哭声“支配”过?一声未落,玩具已经递到手边;两声刚起,零食立刻出现在眼前。我们爱孩子,希望他们快乐,但你有没有想过,这种“即时满足”的养育方式,可能会悄悄“偷走”宝宝未来的一项重要能力——延迟满足?延迟满足,是培养孩子一种“明智选择”的能力:当他们面临眼前的诱惑时,能否为了更有价值的长远目标,控制住自己的即时冲动,选择等待。
想象一下,一个能忍住不吃掉棉花糖,等来双倍奖励的孩子;一个能克制住立刻玩游戏的欲望,先完成作业的孩子;一个能忍受暂时的不快,为了更大的梦想努力的孩子。他们的人生,是不是会多一份从容和精彩?
过早“训练”延迟满足,小心“拔苗助长”很多家长看到“延迟满足”这么重要,恨不得立刻对孩子进行“特训”。但请注意,过早地、特别是对4岁以下的孩子进行刻意的延迟满足训练,可能适得其反。这个阶段的孩子,认知能力有限,他们很难理解“等待”和“更多快乐”之间的关系。强行训练,只会让他们感到困惑、沮丧,甚至破坏安全感。他们会认为:“我表达需求,妈妈却不理我”、“这个世界是不安全的,我的需求不重要”。这样的孩子,长大后更容易焦虑、缺乏自信。
展开剩余69%延迟满足的正确打开方式如何培养宝宝的延迟满足能力呢?试试以下几个小妙招:1.“基础需求”绝不延迟,“额外想要”巧妙引导。当宝宝饿了、渴了、困了、尿布湿了——这些是基础生理需求,必须立刻、无条件满足!这是建立安全感的基础。当宝宝“想要”额外的零食、玩具,或者想要立刻玩游戏时——这里就有“操作空间”了。不要立刻拒绝,也不要立刻满足,而是温柔而坚定地说:“宝贝,你现在很想吃饼干,对吗?妈妈知道。但是我们现在先收拾玩具,等一会儿,我们再一起吃,好吗?”
2.将“自主权”还给孩子,让他们体验“主动选择”的快乐。与其说“我们等10分钟再吃”,不如问:“宝贝,你是现在吃一块饼干,还是等妈妈做完家务,就可以吃两块呢?”当孩子自己做出选择(即使选择“现在吃”也没关系),他们会感受到自己是“主动权”的拥有者,而不是被父母控制的“木偶”。这种“自主感”会让他们更愿意尝试等待带来的“额外奖励”。
3.用“有趣”填满等待时间,让等待变成“小冒险”当需要宝宝等待一会儿,可以引导他做一些有趣的事情:“宝贝,妈妈现在正在炒菜,你可以在旁边搭积木/听故事/画画哦。等妈妈炒好菜,就可以陪你一起玩,还会给你讲一个你搭的积木城堡的小故事,怎么样?”让等待变得“有盼头”、“有乐趣”,孩子就不会觉得“等待”是煎熬,而是充满期待的。4.父母以身作则,“言出必行”是黄金法则如果你答应孩子:“等我们看完这本书,就给你拿饼干”,那就一定要做到!不要因为“太麻烦”、“忘记了”而食言。孩子最信任的人就是父母。当我们信守承诺,孩子才能相信“等待”是值得的,才能建立起对“延迟满足”的信任。5.耐心等待,静待花开培养延迟满足,不是一蹴而就的。可能今天孩子愿意等3分钟,明天只想等1分钟。没关系,这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。多给孩子一些时间和鼓励,正向的反馈会像阳光雨露一样,滋养孩子这项能力的成长。
家长的“内功心法”:先修炼自己,再影响孩子想让孩子学会等待,家长自己先要能“等”得住:管理好自己的焦虑:当孩子哭闹着要立刻得到某样东西时,告诉自己:“这是他学习的机会,也是我修炼的机会。”区分“需求”和“想要”:孩子的哭声,有时候是“需求”(如饿了、不舒服了),有时候是“想要”(如想要某个玩具)。清晰地区分,能帮助你更冷静地应对。
给自己和孩子“试错”的空间:没有哪个家长是完美的,也没有哪个孩子天生就会等待。允许自己犯错,也允许孩子“不乖”。在一次次的互动中,共同学习,共同成长。延迟满足不是要剥夺孩子的快乐,而是要教会他们如何获得更持久、更有价值的快乐。让我们用耐心、智慧和满满的爱,陪着宝宝一起,学会等待,拥抱更美好的未来!
发布于:河北省盛达优配app-配资导航网-炒股杠杆实盘-配资公司官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